紀錄片《綠色牢籠》 重回1930年代西表礦坑台灣移民歷史

0

台灣紀錄片導演黃胤毓,繼上一部以沖繩八重山台灣移民為主題的紀錄片《海的彼端》後,持續紀錄沖繩台灣移民,希望完成「狂山之海」三部曲計畫,目前正在製作二部曲《綠色牢籠》。

在《綠色牢籠》中,導演透過現年92歲的一位台灣阿嬤的故事,描繪西表島礦坑台灣移民的故事,她在11歲時隨礦工工頭的養父前往沖繩,她也是現存唯一親身經歷過這段台灣移民在西表島歷史的人物。

有別於上一部《海的彼端》描繪了台灣移民家庭與認同,《綠色牢籠》背後將帶出的,是一段台灣移民礦工的悲慘歷史。1945年之前,來自九州、台灣和朝鮮的3000名礦工被騙到西表島,並被迫注射嗎啡,在惡劣的工作環境裡遭受不為人知的待遇,這也是當地人不願再提起的一段歷史。

導演黃胤毓形容拍攝過程中自己就像「偵探」,一步步還原歷史,除了與主角持續訪談了3年之外,他也蒐集了NDU(日本紀錄片聯盟)及西表礦坑專家三木健過去留下資料和影像。同時,他邀請了一位台灣礦坑專家和兩位在台的日本博士生協助爬梳文獻和資料,找出西表礦坑和台灣礦坑的連結。

在這些訪談和素材之外,黃胤毓仍覺得不夠,經過考慮後,最後決定以「戲劇重演」的方式,回到1930年代台灣人在西表礦坑所發生的事,觸及這部片的核心,也補足畫面不足的缺憾。

黃胤毓認為,紀錄片代表紀錄者的觀點,也是紀錄者所相信的東西,被記錄下的歷史不代表真的這樣發生,而透過「戲劇重演」的方式,可以再現紀錄者所相信的事蹟。

但是「戲劇重演」是個不小的挑戰,拍攝需要大量資金,黃胤毓透過參與國內外影展提案大會,並尋求和電視台合作之外,他也從8月起在日本群眾募資網站上展開4個月的集資,希望看過《海的彼端》的觀眾,或是對八重島台灣移民歷史有興趣的觀眾支持,讓他有更多的資源,投入戲劇重演的拍攝計畫。

黃胤毓表示,場景重現的拍攝預計在明年春天進行,戲劇的部分將會佔影片全體長度2成左右。

《綠色牢籠》在企劃階段已多次參加國內外影展,2015年更獲得瑞士真實影展的國際提案單元首獎—日內瓦後製獎,當影片進入後製階段時,將可至瑞士進行調光和後期製作,這部片也在今年獲得新北市政府紀錄片獎。